行銷現場的第一課:看見沒說出口的訊號

在看不見的情緒裡,我們聽見了品牌的真正需求。

最近在整理過去的合作紀錄時,翻到一張側拍照片,想起一場印象深刻的拍攝經驗。
當時我們負責為客戶規劃品牌 IP 並拍攝素材,角色橫跨行銷規劃與現場協調,
涵蓋 Google 在地商家設定、社群內容安排、拍攝腳本與溝通引導等,
要同步掌握節奏、確認畫面運用,還要確保成品符合品牌形象與後續社群應用。

拍攝進行到一半,客戶因長時間反覆示範而顯得疲憊,
語氣中流露出一絲不耐:「還要拍多久?」

當下我們敏銳察覺到,我們不能只是回應客戶所需時間,
這個提問更現場情緒的訊號。立刻與攝影師協商優先拍完必要鏡頭,
並向客戶清楚說明剩餘流程與預估時間,也回應他當下的疲憊與感受。
最終,氣氛得以緩和,拍攝也順利完成。

這段經歷讓我們再次確認一件事:
「敏感,不是弱點,而是一種洞察力。」
做行銷不能只看策略、腳本與工具,更重要的是每個人與人的互動,
良好的溝通,往往從聽懂沒說出口的部分開始。

語言、語氣、表情,甚至沉默,都是溝通的一環,
如果能在第一時間看懂對方的狀態,並真誠地回應,
就有機會化解潛在誤會,也讓合作關係更加穩固。

我們相信,真正讓人願意靠近的品牌,是重視每位客人想要被理解的感受,
而這份感受,從每一次的對話與回應開始。

發佈留言

返回頂端